现代快报讯(记者 江楠)菜市场连着 " 菜篮子 ",被看作是城市最具 " 烟火气 " 的地方之一,是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近年来江苏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着力改造提升的重要场所之一。比如张家港市先后对31家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后的菜场更便民、更智慧、更时尚。有网友评价说:“颜值”与“智慧”并存,这才是菜市场该有的样子!
更智慧,老菜场插上“云翅膀”
“这个芦蒿挺新鲜的呀,来一把吧。”周末早上,莫建萍拉着买菜的小车,在张家港南丰集贸市场慢悠悠地逛着。看到满意的菜品,莫建萍习惯性地扫了扫摊位上方电子屏中的二维码,菜品情况、实时价格、店主信息等立马都显示了出来。
菜市场内人声鼎沸,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对于莫建萍这样的家庭主妇来说,一蔬一饭的烟火气,才是生活的滋味。菜品的价格和安全,是她们关注的焦点。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张家港新升级的菜市场里,智慧系统基本成了“标配”。南丰集贸市场的入口处,电子大屏上实时呈现着交易信息、农药残留检测等内容。此外,所有摊位统一配置智能溯源秤和电子屏,显示经营户信息、菜品及交易价格。智能互动屏前,不少市民在自主查询商品信息,每个摊位上方的电子屏显示着支付二维码和商户的营业执照。“以前买菜,店家报价,我们总要砍砍价,现在好了,只要扫了二维码,所有信息清清楚楚地摆在那儿,既能知道价格是否公道,又能了解菜品上是否有农药残留物等,既省心,又省时间。”莫建萍说。
更便民,给“小修小补”留有一席之地
在菜市场这一方天地里,除了买菜,还可以改衣服、配钥匙,或者吃美食、休闲娱乐。这里俨然成为了便民生活服务圈。
在张家港乐余市集里,不仅有无人售货店“乐农益站”,还设有暖心美食街、解忧服务站等板块,集采购、便民服务、文化体验于一体,辐射周边6万余户居民,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小修小补”是烟火也是民生。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实际上,在张家港的菜市场里早就有了这样的服务站。
在张家港第二集贸市场旁的暨阳客厅·小市集服务站里,工作人员设置了小物修补点、小物置换点。老年人不仅可以在这里配钥匙、修拉链、缝补鞋衣、磨剪刀,还可以在这里进行闲置物品的置换和捐赠。“以前改个裤腿、修个拉链,要跑好远,特别不方便。”住在附近的居民王建华坦言,自从家门口的菜市场有了这样的服务后,家里的一些“小修小补”需求随时都能满足,太方便啦。
家住第二集贸市场附近的郭经人今年70岁了,在他的日程单上,“去菜市场”几乎成了每天的固定项目。郭经人告诉记者,他从家出发,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买到菜,还能顺便修好衣服上坏了的拉链,再去附近看看好友下棋。“去一趟菜市场,能干成好多事儿,舒服得很。”
第二集贸市场的管理人员孙晓峰告诉记者,这些“小修小补”摊点的老板大部分是手艺人,服务的也都是之前的街坊邻居等老主顾,将这类“小修小补”的服务集纳进来,不仅能方便附近百姓,也能让那些手艺人有着落,服务更安心。
更时尚,菜市场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
与父母喜欢逛菜市场买菜不同,95后钱志凯喜欢网购蔬菜水果,她觉得送货到家很方便。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她渐渐喜欢上了逛菜市场。如今,像钱志凯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城市各个地方的菜市场里。用她的话说:“菜市场越来越像一个社交圈,除了买菜,吃美食,还可以追忆,可以直播打卡。”
“这里真的和我印象中的菜市场不一样了!”钱志凯是土生土长的张家港人,在外地上完大学回家的她,面对着升级后的乐余市集满是惊喜。菜市场内,嵌入墙体的大水缸和一个个立柱水箱里,形态各异的鱼游来游去,这个名为“长江水族科普馆”让钱志凯耳目一新,她赶紧约上三五好友前来玩耍,她们一起拍视频,上传社交平台。
而在暨阳客厅·小市集服务站中,共享厨房里不定期举行的烘焙课程也备受年轻人追捧。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每次在社区群里发布的活动都很受欢迎,手速慢一秒就会抢不到名额。”
对于经常来张家港出差的邱启正来说,去当地菜市场吃一碗面、赶一次早市,是他工作之余的乐趣。“一个地方的菜市场,是最能够体现当地风俗的地方。”在邱启正看来,近几年,张家港改造升级的菜市场越来越多,变化的是更先进的设备、更规范的环境,不变的是充满烟火气的氛围和依旧温暖的市井人情。
逛逛菜市场,尽享城市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实际上,张家港这两年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只是一个缩影,像上述“出圈”的菜市场在江苏还有很多。比如南京的科巷菜场就是旅游攻略里必去的打卡点,苏州双塔市集也是文艺青年的首选,无锡的稻香市场更是许多“干饭人”的美食宝藏……这些菜市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精致的烟火气”是高品质生活的体现,也是城市文明的缩影。
未来,江苏还将继续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更好地让居民从市井街巷“烟火气”中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和文明。
(张家港市文明办、徐昕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