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巷爆火,为什么啊???

今年,在一种很新的旅游方式热潮下,科巷爆火了!
科巷一度冲上了热门,还刷了不少热门话题#来南京,不到科巷吃小吃等于白来#
从前居民楼下的烟火菜市场,如今变成了让年轻人心甘情愿“排断腿”的网红小吃街。
科巷,到底凭什么啊?


科巷的名字取自于"科举之巷",为清代的武科营盘而得名。当然,科巷真正为人熟识是因为科巷之后缀上了菜场二字。
始于1958年的科巷菜场,是南京城里最大的农贸集市,以品种多样,价格公道等特色,圈起大行宫片区的烟火气,承载几代人的记忆。
2020年改造之后,科巷菜场变身科巷新市集。大行宫上班的白领们,跟着抖音小红书打卡的年轻面孔,将科巷吃成了热门打卡地。

科巷爆火,是必然的。
首先是科巷的位置,十分优越。坐落中山东路与太平南路交界,地铁2号线3号口出300米。周边还有很多办公楼、居民区,人流本来就非常密集。
不远处有南京必吃榜的强烨饭店,距热门景点总统府也只有几百米,到宇宙中心新街口一站路,哪怕想中山风景区都可乘坐2号线直达。
走在这条街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特种兵”拖着行李箱就来打卡了。

其次,科巷的业态太丰富多样了,主要是美食。站在巷口的位置放眼望去,菜场、各路食档、私家小店挤挤挨挨,一步一惊喜。
陶记正宗德州扒鸡、阿兵牛肉、鸡蛋汉堡……蔓延一条街的油香,撑起了气氛组担当。
本土奶茶拾叁茶、夏天好CP老米记、万年流量王许阿姨糕团店……妥妥的排队担当。



此外,还有冯四嬢跷脚牛肉、鸡鸣汤包、味之绝美蛙鱼头等热门餐饮店;
还有许多在菜场经常看到的比如经常排队的致味烤鸭店(家人们到底好吃吗),阿满百香鸡,兰州牛肉拉面,紫燕百味鸡等。

除了三姐酒酿、老米记、盛源祥等南京本土的米酒豆花等饮品外,奶茶店也不逞多让。
CoCo、拾叁茶、蜜雪冰城、茶百道、口口椰、就是柠、市井婆豆沙牛乳……我掐指一算:短短几百米,不完全统计有十几家奶茶店!
可能是外地游客比较多的原因,拾叁茶的生意最好。拾叁茶,谐音十三钗。
作为红楼主题的本土奶茶店,来南京喝一杯拾叁茶,就像去长沙喝一杯茶颜悦色。



科巷现在除了有不同特色的小门头,还专门在科巷新市集里面开辟了一个科巷小吃城。
新市集一楼做成了社区新商业街区,从金陵小笼包、安庆馄饨锅贴到牛肉汤、酒酿元宵到麻辣香锅……主要是附近居民和上班族光顾。
在炎热的夏季,这里人气很足,基本没空位。空调开得很足,主打一个凉快。

除了一些我们经常提到的老面孔,我发现科巷又开了不少新店,常逛常新。
丰富路的阿财菜饼开在了许阿姨糕团店十几米开外,大众点评必吃榜第一名的叶新小吃开在了德州扒鸡的隔壁,我向店员打听了下确实是来凤小区那家分店。
叶新还开了一个窗口卖梅花糕,排队的人络绎不绝。不过叶新这几年火了之后,有点膨胀。
感受一下:一碗鸭血粉丝18元/份,全家福38元/份,我只想说一句,打扰了。

除了韩复兴、马祥兴、绿柳居、鸡鸣酒家等一些南京老字号,可以说,科巷汇聚了南京非常多热门的网红和非网红小吃。
没有说特别惊艳,但足够丰富。
朋友说“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翻个科巷的牌子,总不会出错。”毕竟,没有人能空着手离开科巷!

有人说科巷变得商业化了,本地人不爱逛了,其实不然,经常逛科巷的一般有几类人。
当地的土著。清晨的科巷属于逛菜场的中老年人,买点鱼虾蔬菜、zan只鸭子。
附近的白领。逛科巷是为了解决一日三餐。大饼、面条、米线、麻辣烫都是日常,下班会在附近的小馆子聚聚餐、聊聊天,不会出错。
外地的小年轻特种兵。本着吃遍科巷的美食,所以他们基本上是走一路吃一路。



科巷吃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因为好吃的实在太多。
许阿姨糕团店和陶记正宗德州扒鸡,没有一天不排队的。推荐许阿姨家的蛋黄肉松青团,糯叽叽爱好者根本无法拒绝。

德州扒鸡家,最火的是炸藕圆。火爆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很亲民。
外层香脆,藕泥软软糯糯,香透了。真诚建议少买点,多吃几个就腻了。

三姐酒酿也是科巷比较火的一家网红店,但这次有点踩雷。原汁酒酿不够清甜,越喝越酸。
同桌的大爷也剩下半碗没喝,感叹说:他家味道不如以前了。


老米记的豆花红豆酒酿冰冰凉凉,清甜解暑,19元/份,性价比一般。


在科巷开了7、8年的台州小吃张果佬也值得一试。皮是糯米做的,外观像大饺子,有十几种菜,把对应的菜包进去,最后浇一勺卤子。
Q糯的皮+清爽的馅,口感清新。推荐他家黑椒鸡柳和牛肉的,嫩且爆汁。

台湾古早味古早万丹很受附近年轻白领的喜欢。
刚出炉的车轮饼外皮香酥,内陷烫口但香气撩人。芋泥奶酪,芋头软软糯糯,甜咸中和的刚刚好,完全不会腻,糯叽叽脑袋表示爱了。


还有早点吃吧的乌饭、盛源祥的盐水鸭、草鸡蛋现做蛋糕、衢州鸭头……
还是那句话:没有非常惊艳,但是足够丰富。


我问经常混迹这一圈的朋友,科巷有哪些值得吃的,她甩我一句话“别跟着网红走”!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苏ICP备20241022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