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烟火气”飘出“新文明”

充满“烟火气”的农贸市场,不仅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一座城市最“接地气”的场所。

7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科巷新市集,不少耳熟能详的品牌门店在一楼有序排开。在二楼,虽然已过上午的交易高峰期,各个摊位前依旧有不少市民在挑选菜品。地面干净整洁,水产、鲜蔬、熟食、豆制品、牛羊肉、杂货粮油等各类商品一应俱全。最吸人眼球的是随处可见的“彩色标牌”,从绿色鲜蔬到蓝色水产,各品类商品分别对应不同颜色的标牌,一目了然。

熟悉“老科巷”的人都知道,这个菜场已经伴随几代老南京人,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感受着南京的时代变迁。今年1月底,老字号的科巷菜场提档升级为科巷新市集。

紧邻鲜蔬区的,是菜场的“智能管理中心”。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心室内电子大屏上,展示着菜价区间、农残检测信息、交易信息等。“智能管理中心是菜场提档升级后的一大亮点。大屏上这些数据都是实地收集调查得来的,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买得称心。”科巷新市集相关负责人梅文海告诉记者,中心配备有溯源电子秤、商户多功能信息屏、客流统计系统、电子测温系统等,由专人监测上传数据,同时还设置了农残检测室和垃圾分类处理房。

商户李先生在科巷菜场经营已经有7年多。作为老经营户,他切身感受到了菜场的新变化:“经营环境更好了,租金比以前还便宜,环境变好了嘛,生意肯定也越来越红火!”正在买菜的赵阿姨就住在旁边的都市名园,她说自己在这里买了一辈子的菜。“其实我们住在旁边的居民很怕施工的,影响生活嘛,但是科巷菜场每次改造我们大家都很支持,一次比一次好。”

在一楼,包括洗衣、裁剪、维修、理发、配钥匙、修手表等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八项便民服务醒目地标注在墙上。记者注意到,剪发只要15元。“我要给科巷这些便民服务竖个大拇指!就拿这理发来说,剪得不错,也便宜,外面起码四五十块。”正在理发的赵先生说。

梅文海介绍,八大服务是科巷新市集的又一亮点。这次提档升级后的科巷菜场,一楼、二楼整体经营面积扩大了一倍,达到8000平方米。在确保菜场功能区域的前提下,增加了商业便民服务功能,同时也引入了名创优品、花车等年轻群体喜欢的品牌和消费元素,丰富新市集的业态。“作为农贸市场的老大哥,在食品溯源、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等方面,科巷希望能发挥老大哥的带头作用,让老百姓的‘烟火气’也能飘出‘新文明’。”梅文海说。

“目前,全市农贸市场累计改造覆盖面已超过90%,形成了‘科巷新市集’‘丁家庄好邻里’‘紫金市集’等一批以菜市场为主力、叠加便民生活服务业态的服务新模式、新载体,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欢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消费的便利度,商务部门还进一步推进生鲜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多元化农产品零售网络建设,并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植入互联网元素,提高菜场可视化、便捷化服务管理水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让赵阿姨最满意,也觉得很实用的,就是科巷新市集里面设立的农残快检室,她说自己隔三差五就会去检测一下,都是免费的,而且很快就能知道检测结果。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自2017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批开展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截至目前,已在全市358家农贸市场建成快检室、7家批发市场建成快检中心,构建了快检全覆盖体系。

设在农贸市场的快检室,可以检测蔬菜瓜果、生鲜肉品、豆制品、粮油等九大类农副产品;检测项目涉及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等50多个主要风险检测项目,都是市民最为关心的“舌尖上的安全”的关键项目。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快检室会根据市场摊位数,确定每日检测数量的下限,目前日均检测已经超过9千批次,年度检测量达到300万批次以上。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快速检测食品177.04万批次,检出阳性产品2906批次,问题检出率约为0.17%。

记者随后从商务部门了解到,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之一,在2017-2020年提档升级318家农贸市场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了包括科巷菜场、银城东苑菜场、紫金市集海峡城等6家农贸市场的提档升级。市市场监管局也将“守护舌尖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列入了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上个月,赵阿姨还在报纸上看到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招募“食品抽检体验员”,她说自己已经报名了。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苏ICP备2024102203号